永利集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于 1995 年开始启动,在 29年探 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 则,依靠学校四级网络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 年 1 月,学校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授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的荣誉称号。
2015 年 5 月,中心主任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授予优秀工作者。
2023 年 6 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校党委会上做首次专题汇报, 同年 11 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独立办公。2023 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连任国家心理委员理事单位。一人取得注册心理师资格。
近年来,学校党委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倾斜力度更是不断加大:划拨经费,达到了每生 15 元,师生比达到了国家要求的 1:4000。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防护网。多年启动并持续强化“ 12345 ”“五心”心理育人体系。
一是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紧握心理育人方向盘;二是上好线上线下积极心理课程,强化心理育人的主渠道;三是做强 3 种保障,保障全年“5.25 ”系列文化活动、个性 化活动咨询和朋辈特色活动实施,搭建心理育人连心桥;四是夯实学校、学院、班级和宿舍的心理危机四级网络,织好 心理育人安全网,心理副主任、心理教师和辅导员志愿进驻 一站式学生社区值班值守,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及 早发现及早评估及早监测和及早干预;五是紧扣 5 个平台服 务——QQ、微信、公众号、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五种媒体手段, 细耕心理育人责任田。形成针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积极发 展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工作体系。真正做到了测评筛查“ 明 心 ”,教育教学“养心 ”,活动辅导“强心 ”,危机干预“调 心 ”,咨询访谈“交心 ”。并实施新生入校前后两次测评筛 查举措,变被动问题解决模式为主动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模 式,全程“用心 ”陪伴、切实做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并重,帮助学生塑造阳光积极心态。
体制机制建设
(一)领导体制
永利集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成立了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主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定期研究相关工作。
(二)工作机制
1.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每年至少听取一到两次专题 工作汇报。学校学生工作、宣传、教务、科研、人事、财务、 后勤、校医院等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落实心理健康教 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专兼职人员培训、科研立项、经费保障等政策措施。
2.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纳入学校管理体系,正处级建制。独立办公。
3.有健全的校、院、学生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网络,心理中心、各学院辅导站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和协调机制,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建立的 “ 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平台,开展了大量的心理 健康普查、教育、咨询工作,保证了永利集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需要,并在教育、预防、干预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永利集团无一例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恶性事故。
师资队伍建设
永利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心理学专业人才为核心力量,不断加强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辅导员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知识,逐步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辅导员为主力的教育格局。
永利集团现有专职人员4名,其中4人均达到心理学硕士学位,兼职人员9名,具有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 8 名。具体成员由心理学专业人才、各学院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组成。目前永利集团学生人数为12000 余人,专职与学生比达到 1:4000。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
齐晓颖
77779193永利集团讲师、学工部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韩国庆南大学博士学历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她的目光
刘雨佳
77779193永利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吉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不管此刻多么黑暗,爱和希望总在前方
周可心
77779193永利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吉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 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
王明
77779193永利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北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认知自己,相信自己,悦纳自己,塑造自己。
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开设
2010 年到 2023 年末一直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改革,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到常规教学中,设置学分 1 分,线上24学时,线下8学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也是全省最早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的高校,在基地评估时被列为特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真正走出一条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领学校“心育 ”工作的创新之路,趟出了一条“思政教育 ”模式转变的探索之路,建立了一条实现高等教育“人本 ”教育目标的高速公路。